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11日讯(湘江早报全媒体记者 尹婷)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复审和无效审理部审查员专业技术实践团赴湖南湘江新区开展为期五天的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以“专利审查实务与产业创新融合”为主题,通过企业走访、专题研讨、案例交流等多元形式,搭建起知识产权审查与产业发展的精准对接桥梁,为新区创新生态高质量发展注入专业动能。
实践团先后深入湖南省银峰新能源有限公司、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实地调研企业研发中心与生产车间。在银峰新能源,团组首先听取企业主营业务及全产业链布局介绍,随后走进电堆自动化生产线观摩第三代刀片液流电池电堆生产流程。双方围绕全钒液流电池的现状与研发趋势展开探讨,银峰新能源分享了其在全球首次采用纯化学法绿色制备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的纯化学法钒电解液制备技术及近80项专利构建的技术体系,结合产品实物介绍了电堆结构的设计巧思,双方针对储能系统、电量智能管理技术的专利保护要点深入交流。
在巴斯夫杉杉长沙基地,企业重点介绍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发方向及先进制备工艺,以及企业在超高镍、富锂锰材料及固态电池领域的前沿布局;在储能系统研讨中,双方就技术发展趋势交换见解,随后参观智能化生产基地与电池性能检测实验室,围绕检测数据在专利有效性判断中的应用开展技术交流。
“此次实践活动实现了‘审查需求’与‘产业需求’的双向奔赴。”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复审和无效审理部复审2团电学申诉一处副处长周亚娜介绍,湘江新区的技术创新实践为审查工作提供了鲜活样本,尤其是银峰新能源的电解液制备技术、巴斯夫杉杉的正极材料研发等案例极具参考价值,后续将把企业反馈的产业需求融入审查标准完善过程,进一步提升专利审查工作的质量。
湘江新区商务和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冯勇重点介绍了新区“知识产权+产业”双驱发展战略。据悉,作为2016年落地的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员实践基地,湖南湘江新区多年来持续深化基地功能建设,形成了“企业点单、基地派单、审查员接单”的精准服务模式:通过开展审查实践活动,组织审查员深入工程机械、先进储能、生物医药等领域企业,解决专利挖掘、申请文件撰写、侵权风险防控等实际问题;同时依托基地资源,推动“专利快速预审”“导航预警”等服务覆盖企业,将发明专利平均授权周期压缩至3.5个月。此次审查团实践培训的开展,进一步完善了“创造-保护-运用”全链条服务体系,未来新区将继续扩大基地辐射范围,推动更多中小微创新企业共享专业审查资源,为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