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得了肺结核,为什么我也要治疗?——3月24日省胸科医院综合门诊部开展免费PPD皮试

朋友得了肺结核,

我居然也要“有难同当”,

需要治疗?

这是为什么?

嘿!朋友,别紧张!普通接触感染结核菌的风险并不大哦,室内长时间密切接触(病人发病前3个月至开始治疗2周内,一次接触8小时以上或累计接触40个小时)才容易造成感染。

结核分枝杆菌很狡猾,一旦被盯上,除了发展为结核病外,还能在人体内“潜伏”下来。

还玩潜伏

一旦抵抗力下降,潜伏感染者就可能会发展为肺结核患者。

如果你属于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那么你就是预防性治疗的对象哦!

潜伏感染者和患者有什么区别?

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因个体感染数量、毒力和免疫力等因素的差别,通常约5%的感染者会在短时间内发展为活动性肺结核,即我们常说的肺结核患者,具有传染性。

剩下约95%的感染者体内结核杆菌由于受到免疫系统的抑制,会进入长期“潜伏”状态,没有发生临床结核病症状和体征,也没有临床细菌学和影像学方面活动结核的证据,只能通过检测机体免疫反应来诊断,即为结核杆菌潜伏感染,他们不具有传染性,可以正常地学习、生活和工作。



据估算全球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口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我国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人数超过2亿。一些研究表明,有5%~10%的感染者会在一生中发展成活动性肺结核,大部分发生在初次感染后5年内。而针对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开展预防性治疗可以获得60%~90%的保护效果。

可见,如果不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潜伏感染者将成为结核病源源不断的“患者库”。

2020年,我国发布《中国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技术规范》中明确推荐4类人群开展抗结核预防性治疗

1.与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的5岁以下儿童结核潜伏感染者。

2.艾滋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中的结核潜伏感染者,或感染检测未检出阳性而临床医生认为确有必要进行治疗的个体。

3.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的学生等新近潜伏感染者。

4.其他人群:需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治疗、长期应用透析治疗、准备做器官移植或骨髓移植者、矽肺患者以及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其它免疫抑制剂的结核潜伏感染者。

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如何检测?

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检测方法主要有皮肤试验和γ干扰素释放实验(IGRAs)。皮肤试验常采用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和重组结核分枝杆菌融合蛋白(EC)两种。

好消息:今年3月24日是第29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3月24日,湖南省胸科医院综合门诊部对来医院结核门诊就诊的患者开展免费测量血压、血糖等便民服务,需要进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PD皮试)检查的患者凭医生处方予以免费。市民可拨打综合门诊部健康咨询电话0731-88867651进行预约咨询。

常用的预防性治疗方法有哪些?

1.药物预防性治疗。一般选用1-2种抗结核药物(单用异烟肼或利福平、联合使用异烟肼和利福平、联合使用异烟肼和利福喷丁等),疗程3~9个月不等。其利弊及具体药物选用请咨询专科医生(湖南省胸科医院结核潜伏感染门诊电话0731-88867651)。

2.免疫预防性治疗。常见为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微卡),它具有双向免疫调节功能,既能提高机体抵抗力又能抑制或减轻病理损伤,治疗方案为间隔2周注射一次,共注射6次(具体以说明书为准)。目前湘江新区微卡接种点如下:

预防性治疗有哪些注意事项?

1.治疗前应进行全面评估,医务人员详细了解服药者既往疾病史、用药史、药物过敏史、结核病患者接触史(是否有耐多药患者接触史)、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等,排除禁忌症。

2.医务人员在治疗前要向服药者讲解服药方法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内容,与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可治疗。

3.服药期间要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测与处理,如出现恶心、乏力和皮疹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向医生反应。

4.预防性治疗只能降低发病风险,治疗后也会存在再次感染风险。

5.拒绝预防性治疗者应加强健康监测,于筛查后的3月末、6月末、12月末进行一次胸部X光片随访检查,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就诊。

除此之外还有老生常谈:多开窗通风,少去人口密集的场所,多锻炼身体,少熬夜通宵等

(供稿:区疾控中心  审稿:欧阳逸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